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动态
陈文胜:如何让品牌农产品卖上好价钱
 [打印]添加时间:2021-07-21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161
   导语: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陈文胜表示,中国社会阶层已经出现了高、中、低端的消费分化,但农业生产导向没有发生相应变化。品牌是农业获取市场价值的重要抓手,是质量和效益的原动力和航标。关健是如何让品牌农产品能够卖上好价钱,因为优质不优价问题突出。
 
  中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存在的根本区别,不是竞争力本身的问题。同为东亚小农的日本,始终采取重农政策以顽强地保护小农。日本城镇化率高达93%,兼业农户的数量占农户总数的80%以上,半个世纪的现代化还是30亩左右规模。
 
  无论是人地比例,还是远高于国外的农产品价格,均有比较优势,而为什么日本农产品价格高、农民收入高?这是由于日本有一个集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于一体的强大“农协”,不仅负责组织农业生产,购买生产、生活资料,出售农产品等经济活动,而且负责政府的各种农业补助金的发放,同时全方位代表农民的利益,影响到农产品市场价格的确定与国家农业政策的走向,影响到日本家庭农场的生存。
 
  因此,日本的小农,主要通过农协来实现农业环节的整合(联合)、协调运营,基本的模式是“农业协会+家庭农业”。尽管日本农业人口的老龄化很严重,农业具体经营实体也很小,但政府为农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与政策保护,全社会形成了宁愿高价买本国农产品、抵制外国农产品(哪怕价格再低)的普遍共识。
 
  日本大米价格卖到了100多元人民币一斤,水果按个数卖,还有农业装备大都是财政投入,特别是先给农民订单后再生产。
 
  而中国恰恰相反,长期以来,中国对农业规模化的独有情钟,而公司加农户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似乎成为了破解分散农民和大市场对接的灵丹妙药。但出现的结果就是,公司赔钱有政府补贴,公司赚钱政府有免税,而家庭经营的农民排除在外,农业家庭经营的利益越来越被弱化。
 
  同时,一方面社会和市场不给农民先订单后生产,形成买方市场。另一方面政府强化扩大生产,造成产能过剩,供给大量廉价食品任供市场选择,从而扭曲了市场价格。
 
  今天的中国社会,饮食结构早已是多元化了,主粮的消费比重大幅度下降,水果、肉食、水产、蔬菜等成为饮食的主体部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2013年至2017年我国居民每天人均蔬菜占有量稳定在2.56到2.74斤。
 
  也就是说,粮食是大食品、农业是大农业,而且国内的农业生产水平也今非昔比,水里的、山上的、草原的、耕地上都在生产食品。农产品周期短,只要价格好,在三五个月就可生产出来,农民的生产能力不成问题。
 
  关键是农产品品质与市场消费需求出现偏差,导致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的现象同时并存,是相对市场需求的结构性问题而非农产品不能供应的问题。一方面农业增产不增收还存在着卖难,另一方面低质农产品大量过剩而高质农产品十分短缺。
 
  根据媒体报道,农产品滞销事件呈现出逐年增加,由2009年的6起上升至2018年上半年的17起,由零星分布逐渐演变成区域化滞销。如湖南在2018年底就出现了椪柑等水果大面积滞销现象,不少的县城在卖走私进来的泰国大米,本地大米就卖不动。
 
  这种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的不平衡是现有农产品生产与市场关系扭曲的结果,因为中国社会阶层已经出现了高、中、低端的消费分化,但农业生产导向没有发生相应变化,生产不是从市场的需求出发,而仍然是政府根据目标而行政强力推动,由于不顾市场需求而盲目扩大生产,导致不少农产品结构性过剩。
 
  如何确保中国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的手里?不是没人种田,而是如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品牌是农业获取市场价值的重要抓手,是质量和效益的原动力和航标。关健是如何让品牌农产品能够卖上好价钱,因为优质不优价问题突出。
 
  因此,不能采取农产品低价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低收入群体政府需要应对的有效办法的是社会保障,而非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来承担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责任和粮食安全的国家责任。
 
  一个西瓜在中国不到二十元人民币一个,在日本三、四百元人民币一个,而日本农民人均收入与市民收入差距不大,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太大。如果亏本也要让农民种田,农民就当然有权弃耕,曾经乡镇政府强行征收抛荒费也没能制止土地弃耕。
 
  农业是一个多功能产业,是准公共产品,这个公共责任不能全部由农民承担,应该站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大趋势中保护支持农业,而非习惯用计划经济或自然经济的思维来发展农业。
 
  进入工业化时代,仍然停留在农耕时代的思想观念与管理水平,这就是当前农业困境的根源,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的最后一块短板。
 
  必须加快转变农业的发展思路,从抓生产到抓市场的转变,从抓规模抓产量提高到抓品牌抓质量提升转变,建立优化区域、品种结构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绿色化、品牌化的立足点是以不同区域的农业资源禀赋的特色化为前提,优化农业生产力的区域布局,引导农产品因地制宜集中优势发展,避免区域农业同质化恶性竞争,从而成为农业现代化的着力点与突破口。绿色化、品牌化的落脚点是从经营农业品种品牌出发,与区域气候、土壤、水质条件相适应形成各具特色的品种格局,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从而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农业为什么要品牌化?这样的问题已经不再需要过多解答,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更为迫切的是,如何发挥品牌优势,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目前不缺优质的农产品,但品牌意识远远没有搭建起来。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认为,优秀的农业品牌,是通过生产、加工、销售整个链条的高标准、严要求来实现的。
 
  像丹霞谢柚,“三层花生麸、三层草木灰、三层动物粪”,不用化肥、不用农药,用这种土法培育的土壤,当柚子结满枝头,叶子仍然青翠饱满,普通柚子树一般只能存活15年,丹霞谢柚的树,能活50年甚至100年之久。慢一点,不止甜一点、不止健康一点。
 
  又如柞水木耳,可以称得上是科技耳,包括玉木耳在内的食用菌品种种植成功(致敬!以国之名!柞水木耳领路人李玉院士当选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基于大数据分析了解全国市场行情,物联网系统实现全生产环节监管预警,木耳调味料、木耳饮品(“陕”亮登场!慕洱汤首次亮相京城~)等产品相继走向市场……一项项技术应用,不断深挖木耳的潜在价值,让“会种地”变成了“慧种地”。
 
  像这样付出了心血、精力,注入大量科技元素的优质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于普通农产品的同时,品质却更是有明显的提升,所以对于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等的生产,要有计划地引导,那么首先要让率先从事这些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农业工作者,把他的好的产品提供给市场,卖出它的溢价效应。在优质溢价的前提下来引导我们的生态往这个方向去发展,那么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他就逐步会回落到优质优价,那么以这个优质优价,就可以在面积上更好地来保证我们的优质农产品的生产。